Baidu
map
分享到:
首页 > 部门文件
  • 索  引 号:00825739-6/2023-04537 主题分类:
  • 发文机关:昌江县政府办 成文日期:2023-12-06 09:01
  • 标       题: 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昌江黎族自治县打造海南西部一流旅游目的地(2023—2025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 文       号:昌府办〔2023〕17号发布日期: 2023-12-06 09:01
  • 备案登记号:
  • 废止日期: 时  效 性:有效有效

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昌江黎族自治县打造海南西部一流

旅游目的地(2023—2025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昌江黎族自治县打造海南西部一流旅游目的地(2023—2025年)行动方案》已经十六届县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24

(此件主动公开)

昌江黎族自治县打造海南西部一流旅游目的地2023—2025年行动方案

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以及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加快破除我县打造海南西部一流旅游目的地的堵点难题,促进全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旅游综合竞争力,助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八届二次全会、八届三次全会等会议精神,以打造海南西部一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发展“一片一线一带一路一中心”全域全季全时旅游格局深入推进“旅游+”“+旅游”融合发展,以打造海南省体育旅游示范县为突破路径和主攻方向,持续丰富旅游供给体系,大幅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品质,稳步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昌江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昌江打造海南西部一流旅游目的地。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筹协调,融合发展。打造海南西部一流旅游目的地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城乡间、区域间旅游均等化水平;整合要素资源,统筹推进“产、城、景”融合发展,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持续叫响“山海黎乡 纯美昌江”城市品牌,推动旅游高质量转型升级,奋力开创特色文化聚集地和旅游强县建设新局面。

(二)坚持因地制宜,绿色发展。突出体现地域特色,加强生态资源环境保护性利用科学合理开发,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共同提升。

(三)坚持改革创新,示范引领。大力完善海南西部一流旅游目的地发展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充分激发旅游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好发挥海南西部一流旅游目的地的引领作用和带动能力。

三、重点工作

(一)打造核心吸引物,丰富文旅产品供给

1.加大创建培育高等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加强规划引领实施,依据昌江县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规划,统筹县域旅游资源,打造“一片一线一带一路一中心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一片”是指谋划“霸王岭—王下”旅游环线片区,重点推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七叉山地旅游综合服务区一线”是指深耕海洋文化,统筹抓好昌化至海尾新港沿海一线规划重点推进棋子湾省级旅游度假区棋子湾国家海洋公园、海尾湿地公园等特色旅游品牌景区建设;“一带”是指深挖昌化江文化,加快昌化江畔景观长廊“一带”规划建设,重点推进昌化江入海口景区、昌化江畔木棉景区、黎族三月三发源地等特色旅游品牌景区建设;“一路”是指石碌县城至棋子湾或霸王岭王下乡的旅游公路,重点推进沿路美丽乡村、民宿农家乐、游客集散中心品牌景区点建设等;“一中心”是加快推进石碌铁矿国家地质公园、宝瑞森林公园等品牌景区建设,打造文化商业风情街,推动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馆合一”建设,完善各项城市服务体系,倾力将昌江打造成海南西部的休闲之都、宜居之城。积极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景区软硬件设施,引入社会资本,探索特许经营,丰富运营模式和管理水平,持续推动旅游景区培育、创建工作。重点培育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海南核电科普工业园、王下乡十里画廊海尾国家湿地公园、石碌铁矿国家地质公园、棋子湾大角公园等优势资源分批次、按成熟度打造成4A级旅游景区争取2024年实现4A景区零突破,到2025年创成至少2个4A景区。棋子湾旅游度假区打造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将王下乡“黎花里”乡村旅游度假区创建为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

2.推动高品质乡村旅游供给积极推进昌化风情小镇申报省级旅游小镇巩固提升霸王岭长臂猿旅游小镇、王下乡黎花里旅游小镇成果。将海尾镇沙渔塘美丽乡村、王下乡洪水村创建为5椰级乡村旅游点巩固提升叉河镇排岸村、七叉镇宝山村等一批椰级乡村旅游点大力支持民宿业发展,积极推介七叉黎乡故园民宿集群招商落地和沙渔塘美丽渔村建设,争创1家金宿、2家银宿,结合特色优势资源在七叉镇、王下乡、昌化镇、海尾镇等地打造10个特色民宿及露营帐篷营地。

3.打造爆款创意线路和产品。结合旅游公路强化山海互动,推出“海岛七号”自驾线路,积极开展中国之路自驾加游轮产品合作拓展,实现常态化引流,形成热门全季旅游动线。突出“综艺+旅游”美食+旅游以及寻找最美系列”景点景色持续强化小众爆款产品。围绕游客需求推出特色产品,打造《向往的生活》第六季拍摄地沙渔塘蘑菇屋、昌化江畔木棉红景观、昌江老旧火车站、石碌铁矿矿坑、棋子湾最美落日观景点等昌江十大最美网红打卡地,评选昌江特色小吃、乌烈羊等一批老字号特色美食,打造昌江十大网红小吃、十大网红美食网红核心吸引物种海南长臂猿文创产品,积极挖掘一批黎族特色食材,打造黎族家宴特色美食,满足外来游客的需求。

4.丰富夜间旅游消费场景将恒基不夜城、华田商业广场、兴业广场等创建成文化旅游消费精品夜游综合体,将石碌国家地质公园、文化公园、宝瑞森林公园等打造成城区功能较为完善、具备休闲娱乐的文化旅游活动中心,刺激旅游消费。引入社会资本,探索电音派对、音乐啤酒节、民俗群众文艺夜市等场景,丰富业态玩法,加强宣推培育,形成独特IP和夜经济产品,把夜游、夜演、夜宴、夜购、夜娱的夜经济形态串联在一起,在县城和滨海景区分别打造地标性夜游景点和街区。积极培育特色旅游消费农产品品牌,将白石黑米、乌烈羊等农产品打造成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将黎锦、黎陶、牛皮凳等打造成一批非遗文创产品,利用电商资源开通邮递到家模式,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二)推进“旅游+”融合模式,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5.推进“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立足特有的非遗文化、史前文化、黎族文化、东坡文化、峻灵王文化等文化资源,打造具有一定接待能力的景区景点及非遗文化体验区,开展黎陶、黎锦非遗宣传展示展销等主题活动,赋能文化旅游。结合峻灵王庙、昌化故城、治平寺碑、赵鼎衣冠冢等遗址古迹打造集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线路,推动文物+旅游融合发展。策划组织精品艺术演出,开展传统文化旅游活动,塑造昌江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围绕申报世界双遗产工作,系统整理留存的金字形茅草屋黎族文化遗存、历史档案和民俗工艺,深入挖掘提炼黎族人民与热带雨林相处产生的生态智慧,编制传统聚落洪水村金字形茅草屋保护方案并组织实施。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建设非国有博物馆。

6.推进“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建设一批体育旅游服务基地充分发挥昌江旅游资源和政策优势,重点围绕棋子湾度假区开展围棋、五子棋、国际象棋等高水平智力赛事,支持棋子湾建设沙滩排球训练基地,培育棋子湾海上垂钓中心和休闲海钓,将棋子湾打造成集智力运动赛事、沙滩排球、海上垂钓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旅游服务基地,重点引进围棋、沙滩排球、沙滩橄榄球等运动项目人才到昌江开展冬训活动;围绕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开展雨林穿越、健身徒步、越野摩托车等户外运动,建设主题突出、项目集聚的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争取三年内打造至少2个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国家级体育赛事活动,推动系列赛事品牌化、市场化、规范化发展。大力优化体育旅游营商环境,鼓励和支持各体育旅游企业积极申报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及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发挥体育产业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和区域辐射效应,带动地区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7.推进“旅游+研学”融合发展。依托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海南核电工业科普基地、昌化大岭省级森林公园、和丰花卉和聚源花卉、江越共享农庄等地打造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学基地,鼓励大力开展自然教育,积极引进国内知名自然教育机构。推出探访奇石海岸、走进多彩湿地,传承民族技艺、弘扬黎乡文化,探索雨林魅力、践行生态文明,探究核电奥秘、领略工业文明与力量,向往的昌江、感受乡村振兴之美等多条不同主题的研学旅游线路。

8.推进“旅游+康养”融合发展。统筹规划和用好海南热带雨林旅游资源,深入挖掘热带雨林资源、湿地资源、七叉温泉资源、负氧离子资源打造热带雨林旅游线路,开展“野趣露营”体验活动,协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推进雨林科普馆建设,策划雨林科普研学活动,让更多游客走进雨林、了解雨林、保护雨林;组织户外体育+旅游雨林体验活动,如徒步、溯溪、登山、路亚河等。打造一批养生旅游消费产品,将峰蜜、灵芝、牛大力、寄生茶等打造成为康养旅游销售产品,打响热带旅游品牌

9.推进“旅游+临港经济”融合发展。以昌化镇、海尾镇两个滨海特色产业小镇为重点,以昌化港、海尾港、新港、马荣港为引擎,发展渔港经济、滨海度假、海上运动、特色海鲜餐饮、休闲娱乐、游艇度假海洋牧场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文化旅游。统筹昌化江入海口和珠碧江入海口区域的农文旅资源及周边景点,构建环岛旅游公路、高铁站、渔港、农旅景点的片区网络化旅游目的地体系。

(三)加大招商力度,强化旅游宣传推广

10.开展项目策划包装。立足地方资源优势,围绕滨海旅游、乡村文旅、户外营地、休闲渔业等板块精心包装一批重点旅游招商项目,切实提高旅游产品开发力度。积极推动低空飞行项目、越野骑行项目、机车骑行项目、棋文化主题项目、海钓项目、高端酒店等项目落地,争取三年实现3亿元的旅游固定资产投资。

11.开展招商推介活动。通过省内外招商平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吸引有意向企业进行合作,力争闲敲棋子驿站、海尾守望驿站、峻灵神韵驿站及民俗招商项目落地,实现旅游借势借智借力发展。

12.构建旅游品牌体系。擦亮昌江全域全季全时旅游活动品牌,办好“春赏木棉红、夏品芒果香、秋游棋子湾、冬登霸王岭”四大主题旅游活动,不断扩大主题旅游品牌影响力。突出重点办好春赏木棉文化旅游节和海洋英雄会,形成在省内爆款的文旅节事活动。

13.加强宣传推广力度。全方位宣传旅游品牌,做好线上线下营销推广,借助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西部联盟推介、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推介、各类会展活动及机场广告等,将昌江的文旅产品精准达目标客群,更好地实现品牌宣传和消费转化。

(四)加快旅游基础配套项目建设,提高旅游公共服务功能

14.完善基础服务设施。高标准推进旅游公共设施规划设计及配套建设。加快打造昌化、海尾渔业风情小镇,推进沙渔塘美丽乡村、海洋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完善棋子湾、霸王岭游客服务中心,推进有条件的椰级乡村旅游点配套建设游客服务接待站

15.提升旅游服务标准。建立健全旅游要素服务体系,加快“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升级,完善县域内各镇、度假区、景区(点)之间的内部交通,注重旅游公路、沿江公路等重点交通干线的提升改造,选取不同路段修建观景平台实现旅游景区、宾馆酒店、高椰级乡村旅游点语标识标牌全覆盖

16.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国内、省内旅游领域专家学者、杰出企业代表等共同组建我县旅游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我县旅游业提质升级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产业咨询。

17.提升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通过提升景区创建,创成体育旅游示范县,开展丰富的旅游文化活动和旅游促销活动,增加旅游年接待游客量及旅游业总收入确保年均增长20%争取2025年全县总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增速排名全省前十,实现旅游总收入20亿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昌江县打造海南西部一流旅游目的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负责及时协调解决旅游重点工作问题。各乡镇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抓好工作落实,确保打造海南西部一流旅游目的地工作高效务实推进。

(二)强化政策支持。出台《昌江黎族自治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奖补办法》,用好海南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财政措施等政策。落实土地支持政策,保障旅游项目用地。通过发放旅游消费券,补贴酒店民宿、景区景点、旅行社线路特殊群体减免门票等惠民政策,拓展客源市场,刺激旅游消费,构建更加高效的政策供给体系

(三)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旅游发展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设立足额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大力盘活存量财政资金,积极争取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和地方政府债券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开展旅游项目建设。

(四)严格综合监管。强化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加强旅游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旅游经营行为,提升景区服务质量,保护游客和旅游企业合法权益,坚决防范和打击强买强卖、欺客宰客等现象和无序开发、破坏生态的行为构建和规范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处理机制,促进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附件:昌江黎族自治县打造海南西部一流旅游目的地责任分

工表(排序第一的责任单位为牵头部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中文域名: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

主办单位: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98-26699106  开发维护:开普云 

琼ICP备0500004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260001    琼公网安备 46902602000102号

Baidu
map